野百合也有春天——日本“失去十年”中的四次牛市

华福证券朱斌
在20世纪90年代,即使日本经济出现“失去的十年”,期间经济增长显著放缓,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但仍有4次年度或半年度级别的牛市。

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这十年日本经济增长显著放缓,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银行系统也因大量不良贷款而陷入危机,但回顾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资本市场,可以发现仍有4次年度或半年度级别的牛市,分别是1992/8-1993/5、1993/11-1994/6、1995/7-1996/6和1998/10-2000/4,涨幅都较为可观,分别为47.1%、34%、56.5%和61.7%。从国际上指数涨幅超过20%构成“技术性牛市”的标准来看,这四次涨幅都不算小。

日本“失去的十年”中市场的四次回温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这十年日本经济增长显著放缓,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银行系统也因大量不良贷款而陷入危机。但回顾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资本市场,可以发现仍有 4 次年度或半年度级别的牛市,分别是:1992/8-1993/5、1993/11-1994/6、1995/7-1996/6 和1998/10-2000/4,涨幅都较为可观,分别为 47.1%、34%、56.5%和 61.7%。从国际上指数涨幅超过 20%构成“技术性牛市”的标准来看,这四次涨幅都不算小。

为应对经济泡沫的破裂,1991年7月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宽松,日本央行将官方贴现率(ODR)从6%降至5.5%,并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内降息4次,1992年7月底,日本公定贴现率被降至3.25%,1992年8月,日本财政部发布《金融管理政策》,鼓励清算资产/抵押品等,股市在1992年8月18日触底后开始回升,并在9个月内升至21055点,涨幅达47.7%,工业、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等行业涨幅居前,这一时期股市的回升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仍为正增长,另一方面是市场仍存在乐观情绪,虽然1991年开始已经有零星的银行倒闭,但都是规模相对较小的金融机构,市场预期经济和资产价格在泡沫经济得到清理后将会回升。

1993 年日本经济开始出现微弱复苏的迹象,主要是由公共投资和消费拉动,工业生产指数也开始止跌回升,日本央行在2月和9月均下调了贴现率 75BP,日经指数从1993年年底的16079点开始上涨,直到次年6月,涨幅达34%、工业、可选消费等行业涨幅居前,然而1994 财政年度以来,日本银行的贷款损失一直超过营业利润,1994 年GDP 同比增速为-0.3%,市场经历了上半年的回温后一路向下,直至1995年7月跌至谷底。


1995年4月,日本央行将公定利率降至 1%,当日本经济的复苏过程由于日元升值而陷于停滞时,日本政府推出了一项价值14万亿日元(1157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6月日本财政部发布“振兴金融体系的金融功能”报告,同月日本政府成立了“股市安定基金”,即平准基金,主要资金来自于银行业,对股市起到明显提振作用,同时1995年和1996年经济出现增长势头,1995年7月市场开始止跌回升,日经225指数从14485点上涨至次年6月底的 22667点,涨幅达56.48%,信息技术、工业和可选消费等行业涨幅居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经济的停滞和通缩,股市进入下跌模式,1997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将在1998年减少2万亿日元的所得税,1998年4月,桥本内阁宣布16.65万亿日元(1281 亿美元)的“综合经济对策”,该经济对策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增加政府开支和临时减税刺激国内需求,二是改善国家的经济结构,增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三是提供便利以加速不良债权的处理。1998年2月,日本政府明确引入公共资金来应对金融危机,包括用于注资的资金在内,共提供了 30 万亿日元(2300 亿美元)的公共资金,1998年10月初市场开始止跌回升,1999年3月,根据《早期强化法》向15家银行注资7.45 万亿日元,注资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对日本银行的信心,从而恢复对整个金融体系的信心,股市从 1998年10月初的谷底12879点升至2000年4月的20833 点,涨幅达61.75%,信息技术和电信服务等行业涨幅居前。

通过回顾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后经历的“失去的十年”,这期间经济增长大不如前,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在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下,股市也出现了一些阶段性反弹,信息技术、工业、可选消费等行业在反弹中都表现不俗。

本文作者:朱斌,来源:华福证券,原文标题:《野百合也有春天——日本“失去十年”中的四次牛市》

朱斌 S0210522050001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