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出小米、滴滴、ofo后,元璟资本刘毅然得出这些方法论

7年前,在淡马锡任职的刘毅然投资小米。他认为,小米要挑战1000亿美金估值必须在三个方向上突破:激活手机用户,加大移动互联网业务,通过移动互联网生态变现;加码小米生态链;继续开拓海外市场。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张从艳 编辑|叶丽丽

6月23日,小米在香港四季酒店召开全球售股新闻发布会,小米在港交所敲钟的日期已经近在咫尺。

站在这个时间点回望,不到8年时间,小米创造了一个奇迹。2010年,雷军拉上几个兄弟共同创办小米,次年推出第一款手机,在市场上迅速引起声响。小米招股书里说,2012年,小米的年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2013年成为中国大陆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2014年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

2011年,在小米的第一个手机未面世之前,当时还在淡马锡做投资人的刘毅然和同事一起主导了淡马锡对小米的B轮投资,2012年C轮时再次跟投。

回想起来,刘毅然觉得投后三年,小米的表现几乎完美做到了最早期投资人的“乐观假设”。“很少有公司能够匹配投资人的乐观假设。创始团队在最初都会说一个愿景,但一般达不到。”刘毅然对全天候科技表示。

7年后面对记者,刘毅然仍把小米当作是自己投资生涯的代表作。

小米是刘毅然在成为投资人近两年后参与的项目。2009年,他加入淡马锡TMT投资组,前两年,他交了不少学费才摸索出自己的投资方法论,并用在了投资小米身上。

加入淡马锡之前,刘毅然在美林投资银行上市并购组工作。“在投行工作和做投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投行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不用为最终结果买单,而投资人是要为结果买单,钱投出去,一定有结果来证明对错。”刘毅然说。

加入淡马锡的早期,他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思维的校正学习。他调侃说,如果不是淡马锡这样的大公司,他交的学费会让小机构损失惨重。

在淡马锡7年,投了小米后,他还捕获了不少好项目,比如滴滴、大众点评、VIPABC、一起作业、爱屋吉屋、菜鸟等。

在大公司强调团体,淡化个人的情况下,刘毅然慢慢觉得成就感不足,他想追求王刚和程维、刘芹和雷军这种早期并肩作战,将来能携手敲钟的经历体验。

2016年,刘毅然离开淡马锡,加入刚成立2年的元璟资本成为合伙人,并主导投资了ofo、思必驰、车和家、猩便利等项目。

投资小米的幸运与遗憾

回过头看的时候,刘毅然觉得投资人最终能够找到高回报的项目,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有别人接触不到的资源、运气、勤奋。

投资生涯起步时,刘毅然靠的就是勤奋加一点运气。在2010年底,正值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早期,刘毅然和同事开始研究全球互联网模式。他们得出三个结论:移动互联网早期利润池在硬件而非软件;苹果代表的垂直整合模型是能给用户良好的体验的最优模型;手机通讯录是最好的社交。

在刘毅然接触到小米的时候,他发现雷军说的故事和他们的研究结论非常接近。“雷军当时和我们说,我要做中国的苹果,而且要用做电商的方式做这件事,还要做米聊。”

2010年,苹果公司势头强劲,产品屡破销售纪录。中国有不少创业者试图复制乔布斯的成功。阿里、腾讯等巨头也采取合作的方式加入这个热潮,手机市场看上去很热闹。

在别的公司轰轰烈烈采取合作模式做手机时,雷军提出,在美国可以靠硬件赚钱,但在中国硬件赚不到钱,只能赚互联网服务的钱。所以,他要开发一个跨设备、跨平台的杀手级应用。换言之,在雷军眼里,手机只是一个入口,通过这个入口他想做更多事。

为了让这个入口和后续的互联网服务吸引人,雷军并未采取软件公司和硬件厂商合作开发的模式,而是采取了垂直整合模式,把控整个手机的软件、硬件性能。

雷军的故事在打动刘毅然的时候,却不被外界所认可。“很多人看不懂小米模式,小米出来两三年了还是没看懂,很多手机硬件厂商来和我说小米不行。”刘毅然说。

尽管那时候小米的第一个手机都没面世,投资像是一场赌博,但是刘毅然想,即使小米做不成移动互联网公司,至少能做成一个手机公司,投资并不会没有回报。

淡马锡在2011年投资了小米的B轮融资。不过,尽管刘毅然看懂了小米模式,但并未完全忽略质疑声。他对小米的前景抱有怀疑,以至于在C轮加码时没那么果断。

“我们每天都听到质疑小米就是个硬件厂商的声音,但是DST当时和雷军聊了一个下午就判断,小米未来有做到估值1000亿美金的潜力。但我们做不出这个判断,DST的出价比我们高三分之一。”刘毅然说。

DST领投了小米的C轮融资。刘毅然事后反思,对于小米这种明星公司,每一个时间点的估值都会比市场上正常该有的估值高。“遇到这种案例,要迅速动手,用传统的方法判断就错过了。”

小米发展至今,一直有声音质疑其估值过高。6月21日的香港首场路演,小米估值区间在550亿—700亿美元之间,比之前的预期估值下降不少。这个估值区间但仍被一些投资者认为偏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小米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硬件,而硬件支撑不了这么高的估值。“小米今年的盈利预期是20多亿美金,现在报价估值600多亿,也就是说30xPE(利润收益率),说明认可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因为纯硬件可能只有15x。”刘毅然说

不过,雷军在今日的上市记者发布会中提到,过去小米的几轮融资,投资者都给了很高的估值,他们认为小米的商业模式全球罕见,是既能做硬件,也能做电商,也能做互联网的全能型企业。

“我们的投资者问了我一个问题,硬件、电商、互联网,你能不能把全世界任何一家公司放进去,你会发现只有小米(三项)符合。”雷军说,他已经不是很纠结小米究竟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他认为小米是一个新物种。

刘毅然觉得,如果想要继续挑战1000亿美金估值,小米必须在三个方向上突破。

首先,小米需要激活自己手机上的用户,加大移动互联网业务,通过移动互联网生态进行变现,比如正在做的游戏和广告分发;其次,加码小米生态链,持续带来线上线下的流量,虽然目前生态链在整个销售占比不到28%,但未来它能够让用户持续使用小米手机。最后是继续开拓海外市场,他认为,国内手机市场天花板比较低,每个手机厂商最多占10%到15%的市场份额,而海外还是有很大的增量可以挖掘。

在滴滴起飞之际下注

在淡马锡7年,刘毅然的第二个代表作是滴滴。相比于小米,刘毅然对滴滴项目的参与更加全面。

和研究小米一样,2014年淡马锡投资滴滴前,刘毅然做了详细的单体模型分析。那时候滴滴尚未推出专车,而美国已经有了对Uber的充分研究。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如果滴滴推出专车,在让司机和乘客都受益的情况下,定价空间是否有重合。我们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去算每升汽油多少钱,中国的平均出行历程多少,算出来大概是5到10元的重叠空间,可以实现平台、乘客、司机三赢。”刘毅然说。

这让刘毅然觉得滴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找一个能自己成长下去的公司”是当时刘毅然的寻找方向。

柳青的加入让刘毅然下了投资滴滴的决心。这让刘毅然想起了当年马云吸引蔡崇信加入阿里的情形。刘毅然觉得,柳青愿意加入滴滴,是看到了滴滴的前景,“毕竟投资人投的是钱,创业者投的是命。”

淡马锡做出投资滴滴的决策只花了3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基本上创造了淡马锡内部决策(速度)的先例,拍桌子赌人品力推,滴滴那一轮,如果我们不快点争取没有领投的机会。当时腾讯还威胁我们说,这轮我们自己投,你们下一轮再来。”刘毅然回忆说。

回过头看,刘毅然觉得对投资滴滴的时间点把握较好,正是公司快速起飞的拐点,那时滴滴正准备推出专车业务;柳青加入团队综合实力大大加强;产业格局上,投资滴滴3个月之后,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

投资“第二名”的逻辑

2015年,大众点评和美团进入白热化的竞争时期,对于这两家在团购市场上旗鼓相当的对手,刘毅然选择了第二名的大众点评。

刘毅然觉得,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证明了一个领域的前两名永远都能成,比如去哪儿和携程;58和赶集网。“大量案例证明,最后资金会向头部两个公司集中,不管是协同发展,还是最后合并,前两名永远都有机会。”

合并的结局在刘毅然预判之中。刘毅然事后总结,如果看到行业的终局是“721”,而不是“442”的话,选择第二名其实相对比较合理,因为合并后,第二名会有溢价。

刘毅然提到的“721”指的是这个市场最终一家独大,一家公司占到这个市场70%以上的份额,比如电商领域,阿里独占鳌头;而所谓的“442”就是一个领域有几个头部玩家,比如外卖领域。

得出这个结论后,刘毅然鼓励创始团队持续加码烧钱,对手投入多少一定要跟进,“如果大家看到砸钱就可以改变市场格局时,这个市场肯定要达到721,否则大战不会停止。”刘毅然说。

看单车市场时,刘毅然也在观察,这个市场将会是“721”还是“442”。

刘毅然后来做出判断,单车市场自然发展的终局应该是“442”。在他看来,单车运行的逻辑是人找车,而用户用车主要看哪家车易获得。“它不像搜索业务,一家独大之后,第二名很难追上。单车这个市场得靠人为推动合并,才能有规模效应,因为用户没得选。”他说。

不管是合并还是自然发展,投资头部玩家都将获得高额回报。在摩拜和ofo之间,刘毅然选择了ofo。当时他认为,ofo主打的校园市场更稳健,ofo的投放成本也比较低,有自己造血的能力,回收成本周期短。

时间回到2016年9月,刘毅然刚加入元璟资本,ofo也刚刚融完B轮,共享单车正在被市场和资本认可,共享单车公司争夺战刚刚掀开一角。

9月的一天,中关村的一家咖啡馆里刘毅然和戴威相对而坐。此时刘毅然已经嗅到单车市场上即将厮杀的危险气息。为了有把握拿下ofo,他在见戴威之前特地拜访了滴滴和ofo的共同投资人朱啸虎。从朱啸虎那里得知——“滴滴暂不考虑投资”的消息时,刘毅然觉得机会来了。“这轮我们领投,就这样吧。”刘毅然说着就把Term Sheet(投资意向书)塞给了戴威。但戴维当时并未同意,表示要接触更多VC后再做决定。

2周后,滴滴突然宣布入局,领投ofo的C轮,元璟资本跟投。在诸多的投资方里,元璟资本是唯一一个成立不久的新基金。

不过,这个市场最终并未按照刘毅然预期的那样发展。尽管多位投资人极力撮合,ofo和摩拜仍未合并,最终摩拜被美团收购。ofo持续被曝出资金链紧张的负面消息。

市场上两强相争的格局似乎也快要改变。阿里巴巴持续加持哈罗单车,目前ofo成为生存最为艰难的一员。

面对这种情况,刘毅然有些觉得可惜,他一直觉得这两家公司是有合并的可能,但因为股东利益不同,导致最终没有合并,市场变成了如今这番局面。

“一定程度上,这已经不是小股东或者财务股东能左右的了。这里面涉及到了四方利益纠葛,阿里、腾讯、滴滴和美团。而这四家,又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布局。”他说。

刘毅然目前对ofo的发展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就投入回报来说,一线城市还是最优选择。“一线城市有投放限制,哈罗单车想快速超过ofo也不太可能,这是今天ofo的机会。”

错过今日头条

尽管投了不少成功项目,刘毅然也错过了一些机会。

在复盘自己的投资生涯时,他提到了2015年错过今日头条的经历。

刘毅然记得,在2014年,今日头条C轮融资之后,估值达到5亿美元。那时张一鸣对外的讲的故事还是他要做手机上的搜索引擎。但大家对它的认知是一个手机新闻客户端。

如果做新闻客户端,那时候已经有四大门户网站,还有些其他的新闻媒体,他也看不到今日头条在这块能成功的可能性。当时今日头条的商业化还很弱,看不到盈利前景。

“投资人永远是带着批判和怀疑的眼光看事情,最终投资自己相信的事。很多时候,投资人不相信,不代表创始人做不出来,只能说明投资人当时没有那个眼界,没判断出来。”刘毅然说。

对于错过今日头条,他反思后就释然了——“我就不该挣这个钱”。

刘毅然称,错过今日头条的遗憾让他意识到应该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方向,在这个方向里寻找可行的模式,投资多个项目。他把这个方法称为“集群式投资。”“投资的时候觉得每个都能成,但我内心深处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概率上看大部分会死掉。”刘毅然称,他已经不再为错过一个案例而遗憾,他能做的是迅速复盘,并总结出经验和新的方法论,寻找下一个成功案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